暖闻热评|办好小食堂,托举大民生
【关键词】社区食堂
【事件】上午10点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幸福餐厅,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早早前来就餐。等到中午12点左右,在周边上班的年轻人陆续到来,打菜窗口前又排起长队。一段时间以来,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社区食堂逐渐走红,不只老年人,附近的年轻居民也逐渐成为消费者。
【点评】
一日三餐不仅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做饭愁、吃饭难”是不少老年人的烦心事、子女的操心事。开办社区食堂,有助于解决留守、孤寡、独居、高龄等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让老年人就近吃得饱、吃得好。
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存续在业状态的各类社区食堂经营主体达6700余家。社区食堂开在家门口,老年人成为最直接的受益群体,不用费力买菜做饭,就近便能吃到营养均衡、热气腾腾的饭菜,省事又省心。这不仅体现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暖关怀,更彰显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价值理念。
现在不少社区食堂,不仅满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还在向满足更多周边人群需求发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社区打造“理想+云厨房”自助模式,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商业楼宇里的人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的果岭百岁幸福家老年食堂,除了满足老年人用餐,还在暑期向周边双职工家庭孩子开放。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街道汤边社区,在三餐时间之外,社区食堂被打造成为老人公共活动空间,老人们在这里可以学习书法、摄影、合唱等。社区食堂的提质升级,体现出服务的精细化与人性化,以及管理理念的转变提升。让社区食堂日渐融入社区居民的社会交往和精神文化生活,将为更多人群带来方便、在更多方面释放暖意。
让社区食堂惠及广大老龄群体,还需要政策精准发力。在现实中,有的社区缺少经营场地,社区食堂服务能力有限;有的社区食堂面临资金短缺难题。政府部门应主动担当作为,牵头整合资源,帮助解决场地、资金等难题,也应通过政策性优惠等引导,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政府部门搭台,社会力量参与,经营主体大展所能,才能形成资源的融合联动,共同把社区食堂这件好事办好。
作为一项便民服务工程,社区食堂不仅完善着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也丰富了就餐选择,开辟出新的消费市场。一处场地不大的社区食堂,满足老龄群体的饮食需求,增添幸福滋味,传递城市温情。这篇美好生活的烟火乐章,暖心亦动人。
- 从舌尖到心间的共鸣——中华饮食文化架起跨越海峡的连心桥
- “CACA指南”进校园育才 中国医学理念出海获赞
- 川藏两地艺术合作 《盛世牧歌》首演奏响成都
- 警惕!接个电话差点被骗150万 警方还原骗局实施过程
- 报告:上海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控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明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来袭 全国大部气温波动上升
- (走进中国乡村)甘肃宕昌发展康养旅游 千年药乡引客来
- 2025“文脉之光”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创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 “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用流淌灵动的漩涡,绘起史前文明的浪漫
- 北京宁夏两地携手创造“生命奇迹”治愈小儿肺气道畸形
- 箭指苍穹逐梦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侧记
- 安全驾驶公益行-天星里站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 书里有什么?
- 乐享保险,轻松生活-西横河新村站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AI在谷雨】谷雨润万物 绿野绘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