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青海:“益心”守护大河奔流
新华社西宁9月30日电 题:青海:“益心”守护大河奔流
新华社记者柳泽兴
站在黄河上游支流格曲河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管护员昂保仔细地扫视着河道,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认真查看有没有污水排入河中。在日常巡护中发现破坏生态的线索,及时拍照上传到“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已成为当地许多生态管护员的习惯。
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启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通过招募公益诉讼志愿者的方式,及时反映身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公益损害问题。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罗珺介绍,青海地域广阔,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肩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但是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数量有限,以往难以及时发现生态损害线索,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可以极大拓宽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
“志愿者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只要有志于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成年人都可以注册成为志愿者,一些基层生态管护员常态化开展巡护工作,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是志愿者的绝佳人选。”罗珺说。
平台运行后,昂保便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去年,在日常巡护中,昂保注意到格曲河流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右侧沿线周边水体污浊发臭,疑似有污水直排河道,严重影响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对保护区内黄河特有鱼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威胁,便在“益心为公”平台上提交了线索。
果洛州人民检察院在后台发现昂保提交的线索后,及时前往现场开展排查核实,发现确有部分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排入格曲河,对受污染的河水进行水样检测后,发现水质并不达标,存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便立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召开听证会,现场向行政主管部门送达了检察建议书,目前相关问题已整改到位。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看到河水被污染我心里很着急,提交线索后,检察院行动很快,这个平台真是帮了大忙。”看到河水重归清澈,昂保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2022年3月,青海检察机关在黄河流域公益诉讼办案现场开展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除了生态管护员,更多有相关生态保护、法律知识储备的科研院所专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都加入到了“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中。
刘文育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青海省政协委员,他坦言成为“益心为公”志愿者之后,不但为自己提供了参与生态保护的机会,加强了与检察机关的协作,也为自己参政议政提供了难得的平台。“青海是生态大省,我这些年一直在从事生态环保法治建设工作,借助志愿者平台,我对当前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了解更加深入,也打算提交相关提案,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刘文育说。
各行各业人员汇聚“益心为公”平台,实现了“群众参与+专业知识+法律监督”的有机融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有力抓手。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216名,共提交103条线索,其中涉及生态环境类的就有71条,有效提升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机动性和能动性。
今年5月,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和青海省水利厅联合开展“黄河青海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益心为公”志愿者也成为重要力量,共同守护大河奔流。
- 从舌尖到心间的共鸣——中华饮食文化架起跨越海峡的连心桥
- “CACA指南”进校园育才 中国医学理念出海获赞
- 川藏两地艺术合作 《盛世牧歌》首演奏响成都
- 警惕!接个电话差点被骗150万 警方还原骗局实施过程
- 报告:上海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控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明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来袭 全国大部气温波动上升
- (走进中国乡村)甘肃宕昌发展康养旅游 千年药乡引客来
- 2025“文脉之光”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创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 “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用流淌灵动的漩涡,绘起史前文明的浪漫
- 北京宁夏两地携手创造“生命奇迹”治愈小儿肺气道畸形
- 箭指苍穹逐梦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侧记
- 安全驾驶公益行-天星里站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 书里有什么?
- 乐享保险,轻松生活-西横河新村站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AI在谷雨】谷雨润万物 绿野绘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