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固阳: 黄芪产业加快群众致富步伐
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下湿壕镇后脑包村,缕缕药香扑鼻而来。传统中药黄芪,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为突破传统种植的瓶颈,近年来,下湿壕镇通过党委牵头布局、各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建设下湿壕镇中草药黄芪育种基地,因地制宜做大做强黄芪等特色产业,并依托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黄芪育种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的黄芪地,界限分明,且都有立在地头的“身份证”。“我们这18块试验田,分别按照施肥的比例和播种季节的不同进行分区。在专家的指导下,育种基地通过不同的试验田,探索最科学合理的黄芪种植方式。”下湿壕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吕晓峰介绍。
据当地种植专家、后脑包村老支书王官清介绍,当地人有个说法,黄芪三年不起收,就被视为野生,种植的时间越久,黄芪的产量越高、品质越佳。当地仿野生种植的试验田,被划分成了3到5年生长期不等的区域。在对不同生长周期黄芪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后,镇里和村里再引导大家科学种植,从而解决黄芪轮茬难、种植成本高等问题。
正在基地进行田间管理的农民党员秦高栓称自己是来“学艺”的。“我家从爷爷辈就开始种植黄芪了,种了大半辈子,也没摸出个门道来。在这里,有一份打工的收入,最重要的是,想看看专家们是怎么种的。”秦高栓说,像他这样常年在基地务工的农民有20多人。
“固阳黄芪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种植的新路子。通过试验,我们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持续发动周边农户使用优质黄芪种子种植优质黄芪种苗,以仿野生种植模式,带动当地黄芪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满足市本级种子、种苗供应基础上,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让固阳优质的黄芪种子、种苗为更多乡亲带来收益。”下湿壕镇党委书记贺志勇说。
(本报记者 高 平 王 潇)
- 中澳团队发现4亿年前南方古椎鱼化石 破解早期脊椎动物演化谜团
- 北京这个实验班近100%毕业生考入211高校
- “爱心妈妈”杨云梅:用爱为边疆孩子撑起一片天
- 清华大学成立教育学院
- 西安千名学子角逐“数字赛场 ”
- 陕西省教育系统英模巡讲报告会在西北大学举行
- 对接产业最新需求 沪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 “周末故事姐姐”来了
- 异动快报:惠云钛业(300891)4月7日14点52分触及跌停板
- 兆威机电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 时隔多年,桂林人的“老朋友”回来了!
- 青海工匠学院揭牌成立
- 中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A星02星
- 食品安全新规落地 学校、幼儿园食堂违规将从重处理
- 辽宁教育强省建设成果显著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 【图解】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发展态势向新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