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阜平县—— 把更多“小产品”做成大产业
添饲料、加水、打扫卫生……早上7点,位于河北省阜平县王林口镇的硒鸽健康产业园区养殖舱房内,饲养员周洁开始忙碌起来。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阜平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硒鸽养殖产业,王林口镇寺口村建了首个硒鸽养殖区。周洁是瓦泉沟村村民,家离养殖区不过几公里。几年前,听说“养鸽子能挣钱”,动了心的周洁和丈夫来到这里,每人各承包下一座舱房。
一开始,周洁心里也打鼓:“养硒鸽是个技术活儿,若是养不好,赔了可咋办?”
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周洁越来越有底气:硒鸽养殖采取“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农户承包制,种鸽、饲料由企业提供,农户养殖前接受专业培训,养殖过程中碰到难题,可随时联系专家解决。
“我们和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搭建了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河北省肉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培育新的优质品种,不断优化硒鸽养殖技术和标准。”阜平硒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辉说。2023年,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区获评国家肉鸽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
“政府兜底,企业出钱出技术还管销售,咱只管出力。”周洁算过一笔账:一座舱房有1800对种鸽,平均每月能出3000多只肉鸽,收入5000多元,“要是赶上行情好,有时一个月收入能有8000元。”
养鸽近5年,周洁越发得心应手。去年下半年,她和丈夫又承包了1座养殖舱房。“两人管三舱,收入往上翻。”周洁笑着说,“未来种鸽品类更好,养殖技术更完善,收入还得跟着涨。”
目前,阜平县建有5个硒鸽养殖区、376座养殖舱房,共有存栏种鸽55万对,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种鸽繁育基地和肉鸽养殖基地之一,带动1.27万户群众增收致富。
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也不断延伸。
位于阜平经济开发区的硒鸽食品加工园区生产车间内,5条肉鸽食品生产线高速运转,每天可加工鸽汤6万罐,每年可加工富硒肉鸽400万只。
一旁新改建的食品加工车间内,一条脆皮乳鸽全自动化生产线刚刚完成安装,正在紧张调试,将于今年2月底正式投用。“生产线投用后,投料、卤煮、冷却等全工序机械化操作,平均每小时比传统生产线可多加工肉鸽近2000只。”阜平硒鸽食品加工园区副总经理张雷说。
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加多元。“目前,园区5条生产线可生产鸽汤、酱卤鸽、烤鸽等肉鸽相关食品13种。”张雷介绍。
在阜平,持续壮大的乡村特色产业正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建设食用菌标准化棚室4658栋,延链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净菜加工、面食加工、即食菜品加工等多条生产线;种植高山林果10万亩,补链引进鲜榨果汁厂;实施手工业扶贫车间转型升级,打造手工业致富工厂231家……
“立足全县乡村特色资源,坚持‘企业干两头,群众干中间,科技打头阵,保险担风险,金融做支撑’,我们构建了‘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乡村产业体系。”阜平县委书记王占祥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兜底保障和科技的创新支持,持续在乡村特色产业补链、延链上下功夫,深入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把更多“小产品”做成大产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2日 07 版)
- 中澳团队发现4亿年前南方古椎鱼化石 破解早期脊椎动物演化谜团
- 北京这个实验班近100%毕业生考入211高校
- “爱心妈妈”杨云梅:用爱为边疆孩子撑起一片天
- 清华大学成立教育学院
- 西安千名学子角逐“数字赛场 ”
- 陕西省教育系统英模巡讲报告会在西北大学举行
- 对接产业最新需求 沪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 “周末故事姐姐”来了
- 异动快报:惠云钛业(300891)4月7日14点52分触及跌停板
- 兆威机电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 时隔多年,桂林人的“老朋友”回来了!
- 青海工匠学院揭牌成立
- 中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A星02星
- 食品安全新规落地 学校、幼儿园食堂违规将从重处理
- 辽宁教育强省建设成果显著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 【图解】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发展态势向新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