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杭州人的“感恩节”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宋代王洋在腊八节那天早上喝了腊八粥,高兴地写下了《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尽》。
常言道“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我国古代,农历十二月要合祭众神,叫做“腊”。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中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腊八节这一天,民间要喝腊八粥,这种古老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在这严寒的冬日里,喝上一碗各色果子熬成的细粥,香滑暖胃,真如郑板桥所说的“暖老温贫”。
那么,民间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喝腊八粥呢?答案是宋朝。
宋朝政权确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统治大兴佛教,短短十几年时间,兴建重修废毁的寺庙,僧尼多达几十万之众,并恢复了国家级别的译经活动。宋代各种法会繁荣,其中,腊月八日“成道日”最为隆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因此这一天被称为“成道日”。盛大法会结束后,僧人们的餐食就是腊八粥,同时也会分享给参与法会的香客。
最早记载腊八喝粥习俗的是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节本为佛教节日,在宋代逐渐演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作家冰心在《腊八粥》里说:“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相传,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介绍,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成腊八粥。而药店则将“虎头丹、八神、屠苏”等中药材装入小布囊做成“腊药”,赠送给大家,用于腊月的保健。寻常人家也会做“腊八粥”,邻里之间还会互赠礼品。
如今,每年腊八这一天,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径山寺等古寺,都要用大铁锅熬制腊八粥,布施给僧人、香客和市民,还会送到街道社区、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地。胡庆余堂、张同泰、方回春堂等老字号中药店,也会将腊八粥免费送给市民和游客享用。
“一碗腊八粥,温暖一座城”。“腊八送粥”已经成为了杭城的一个文化风向标,凝聚着感恩和温暖,腊八节也成了杭州人的“感恩节”。
- 从舌尖到心间的共鸣——中华饮食文化架起跨越海峡的连心桥
- “CACA指南”进校园育才 中国医学理念出海获赞
- 川藏两地艺术合作 《盛世牧歌》首演奏响成都
- 警惕!接个电话差点被骗150万 警方还原骗局实施过程
- 报告:上海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控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明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来袭 全国大部气温波动上升
- (走进中国乡村)甘肃宕昌发展康养旅游 千年药乡引客来
- 2025“文脉之光”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创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 “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用流淌灵动的漩涡,绘起史前文明的浪漫
- 北京宁夏两地携手创造“生命奇迹”治愈小儿肺气道畸形
- 箭指苍穹逐梦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侧记
- 安全驾驶公益行-天星里站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 书里有什么?
- 乐享保险,轻松生活-西横河新村站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AI在谷雨】谷雨润万物 绿野绘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