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肝炎,从良好生活习惯开始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代谢、造血、解毒、合成蛋白质、分泌和排泄胆汁等功能。肝炎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亚型。非病毒性肝炎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代谢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炎,不具有传染性。
引发肝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如甲肝、乙肝、丙肝是因病毒感染引发;用药不当,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用药不当或体质敏感,可能造成肝脏损伤;过量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超负荷运转;肥胖因素,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容易导致肝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状态异常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炎不仅会损伤肝脏,还可能累及其他脏器,诱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由于肝脏没有痛觉神经,疾病发生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较容易被忽视。如果患肝炎后未及时治疗,可能使病情加重,引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肝癌。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提示肝脏可能已经受损,应及时就医治疗: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排斥油腻食物、食入油腻食物后有恶心感等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无光泽、弹性减弱,皮肤、巩膜、尿液黄染(发黄),肝掌(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出现红色斑块、斑点),蜘蛛痣(形态似蜘蛛,痣旁有放射状排列的毛细血管扩张,常出现在面部、肩部、颈部)等皮肤症状;长期疲倦乏力、肢体麻木、嗜睡、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肝炎可防可治。预防病毒性肝炎要注意这些方面:接种疫苗,接种肝炎疫苗是目前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手段。甲、乙、戊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目前尚无针对丙型和丁型肝炎的疫苗。切断感染途径,避免无保护地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剃须刀、牙刷等个人器具不要与他人混用,使用医疗器械时严格进行消毒处理等。此外,易感人群要做好防护。儿童、老人、孕妇和医护人员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在生活工作中要做好防护,避免接触肝炎病毒。
情绪、睡眠、饮食、药物等都会影响肝脏功能。因此,预防非病毒性肝炎,还要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
合理用药。一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生病后应及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服用药物,不要随意用药或增减药量,以免引发药物性肝炎。如需联合用药,应遵循医嘱,并定期检查肝功能。
限酒。酒精会影响肝脏代谢,进而使肝细胞发生病变,形成酒精性肝炎。建议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
健康饮食。保证三餐营养均衡,少吃高油高脂肪食物。平时可适当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豆腐、鸡肉、西蓝花和菠菜等。
少熬夜。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当睡眠充足时,流经肝脏的血液循环丰富,肝细胞的修复能力加快,有利于肝细胞再生。熬夜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肝细胞修复。建议尽量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
疏解情绪。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指肝脏具有疏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胆汁分泌与疏泄、协助脾胃消化的功能。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定期检查肝功能可及时发现早期肝脏病变,增加疾病治愈概率。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曾感染过病毒性肝炎、有肝癌家族史、长期服药、长期饮酒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建议每年检查1次肝功能,已有慢性肝病的人群每3—6个月复查1次。
(作者:赵军,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主任医师)
阅读剩余全文()- 仁寿县以花为媒激活“花样经济”
- “成都是什么味道”解锁消费新场景里的城市密码
- “五一”假期 洪雅旅游市场“热力值”拉满
- 低空飞行新体验 眉山文旅再升级
- 成都双流区“一河一校”政校协同新突破 以实践教育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 银发族与Z世代齐驱 AI赋能中国出境游市场升级
- 美团再度辟谣“二选一”传言:平台无权约束骑手接单选择
- 四川青神:借“水”之力 绘就文旅融合示范带新画卷
- 安康城市形象北京行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动物园举行
- 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在津圆满落幕
- 庆祝泼水节
- 异动快报:天元股份(003003)4月15日14点26分触及涨停板
- 异动快报:ST晨鸣B(200488)4月15日14点28分触及涨停板
- 灌阳水车镇湾门口屯陶叫叫:“泥与火”的童趣在坚守中探索破圈之路
- 津门海棠春日盛 移动AI来赋能
- 不仅是司机,更是旅途的策划师——耀出行管家骆勇如何诠释“礼宾出行”